珠海打造国际宜居城市 优化城乡空间

2014-06-27 22:56:31 更新  |  来源:  |   次阅读

  在建设宜居城市的道路上珠海不遗余力。“坦白地说,(建设国际宜居城市)你们(指珠海)的先天条件比新加坡更好。”五月份珠海召开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国际宜居城市工作会议,新加坡规划大师、珠海城市规划战略总顾问刘太格认为,规划能够做到尽量完善,领导决策能够延续,珠海有把握走向宜居城市。

  也是在这次会上,珠海首次公开了《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国际宜居城市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决定》征求意见稿),披露了珠海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国际宜居城市的思路和实现路径。《决定》意见稿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全面提升本市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态安全和谐、功能与国际接轨、空间集约高效、设施绿色低碳、生活和谐宜人、管理高效便捷的国际宜居城市。

  第1招

  优化城乡空间

  建设美丽珠海

  鉴于珠海的地形地貌,长期以来珠海城市发展规划执行的空间布局均为“组团式”。此轮《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2014年修订)》和《决定》意见稿也遵循这一战略,即构建“面向区域、生态间隔、多极组团式”的总体空间布局。依托各组团,均衡发展就业、居住等功能,完善城市交通、公共服务、游憩绿地等配套设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职住均衡布局。

  在各组团的具体开发进程中,《决定》意见稿指出,按照组团模式推进城市新区开发,建立由“主城区-新城区-中心镇”构成的渐进式、集约组团型城市空间拓展模式,重点推进横琴新区、西部生态新区、唐家湾滨海科教新城、富山工业园产业新城和平沙新城的开发建设。北部生态保育组团以特色农业和水源保护为重点,重点推进莲洲、白蕉、斗门3个中心镇的规划建设。万山海岛蓝色组团按照国家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基地的要求,规划建设桂山、万山、担杆3个中心镇,在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重点发展海岛旅游和海洋经济。

  2012年,珠海召开宜居城市建设高端论证会,会上专家们阐述的T OD发展模式引起了新一届党政班子的极大兴趣。而推行T OD模式建设紧凑城市也成为此轮珠海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战略最大的不同。

  遵循这一模式,珠海的发展思路是:按照T OD(公共交通导向的发展)模式引导城市空间发展,优先在轨道交通站点附近进行适度集约、混合开发,促进城市空间紧凑发展。以《珠海西部城区T OD研究》为指导,加强规划实施T OD新镇,积极创建T OD开发的示范区域。近期依托广珠城际轨道珠海北站和有轨电车上冲站,分别建设区域中心T O D新城和城市二级中心T O D小镇。探索各类交通方式的协调,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促进多功能土地用地开发,建设高品质的空间环境,为推广T O D模式积累经验。

  在建设美丽珠海行动中,《决定》意见稿还有旧城改造、风貌提升、幸福村居规划建设内容。

  第2招

  打造珠港澳

  国际都会区

  建设国际珠海

  毗邻港澳是珠海最大的地理区位优势。如今,这一优势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即将开通变得更为突出。珠海在探索利用这一优势上作了诸多研究和尝试。《决定》意见稿提出,抓住港珠澳大桥建设机遇,全面深化与港澳合作,打造港珠澳国际都会区,推动三地在合作平台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对接、产业深度协作融合、区域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区域合作、加快珠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珠海还有一个很前卫的想法,即“联合香港、澳门、深圳、中山、南沙打造珠江口宜居湾区”,全面融入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同时,珠海提出,合作建设世界级旅游休闲目的地。具体思路包括:推动“144小时便利签证”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发挥与港澳客源及产品的互补优势,打造“一程多站”旅游线路,共同开拓国内国际客源市场;与港、澳、深共同打造东半球最大主题乐园群;加快建设珠澳国际都会新地标“海天之环”;以情侣路“一带九湾”优化提升为重点,打造环珠江口最具浪漫风情的海岸带。

  在建设国际珠海的行动中,珠海还提出将积极参与中欧合作。争取把珠海作为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的综合试点城市,与欧洲先进城市和专业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引入欧洲在可持续城镇化方面的最佳实践。加强中欧学者和青年学生交流互访,建立向国内外推广本市国际宜居城市品牌形象的长效机制。

  第3招

  “海绵城市”模式

  建设生态珠海

  “海绵城市”在国外早就推行,但在国内提出是近一年来的事。去年10月,在厦门召开的极端暴雨事件和防洪减灾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际著名水文气象专家林炳章教授建议,厦门可借鉴美国经验,建设一座“海绵城市”,就是在城市的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今年2月份,住建部在珠海召开城建工作暨综合管廊建设工作会议,会上,住建部城建司印发的《住房和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工作要点》就提出,建设海绵型城市来防治内涝。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将城市河流、湖泊、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就吸水,干旱的时候就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决定》意见稿提出,抓紧编制珠海市水专项规划,将低冲击理念融入城市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和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在横琴新区、西部生态新城等重点开发地区,以及美丽海湾建设、香炉湾沙滩修复整治等重点工作中率先推行低冲击开发模式,因地制宜建设低冲击城市设施,结合采用节能工艺、绿色能源、绿色建设和绿色市政,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低冲击示范城区和示范项目。

  事实上,在对第四轮总规进行修编时,珠海就将这一理念写进了总规。在去年11月份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对总规修编情况进行审议时,市住建局总规划师李清就介绍,珠海要利用好雨水资源,通过自然地形径流排放雨水,以减少雨水泵站的投资,尽量不破坏地貌。而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原本高于路面的花坛,今后将建成低于路面,使雨水汇集进入花坛以做灌溉之用。

  这一方式用专业术语来描述即“下凹式绿地”,在《珠海建设国际宜居城市行动计划(2014-2016年)》征求意见稿中,将下凹式绿地比例、透水性路面比例等列为行动考核指标。

  第4招

  探索绿色循环

  建设低碳珠海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当下,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各地共识。此次珠海提出,将以高栏港经济区、高新区为试点,以园区生态化改造为重点,全面建设循环性工业园区。调整能源结构,加强企业技改力度,引导使用新能源生产,珠海电厂远期扩容全部采用天然气机组。加大清洁能源汽车投放力度,到2017年基本实现公交汽车100%使用清洁能源的目标,适时投放双燃料出租车,配套建设相应加气站和充电站。制定全市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到2020年,全市40%以上的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珠海力争成为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的综合试点城市。而在工作计划中,珠海打算先打造南湾低碳发展示范区,使其成为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综合试点城市的示范载体。具体路径包括:在绿色建筑、生态基础设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以及智能管理等方面推广应用先进的低碳生态技术;逐步实现“退二进三”,现有污染和低效工业用地加快转型。以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珠海保税区、洪湾港综合开发、湾仔旧城改造提升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在生态建设方面,将建设南湾翡翠绿链,连通公园和河流生态廊道,形成珠链状绿地生态网络,增强生态碳汇;同时开展前山河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建设黑白面将军山森林公园和有髻山郊野公园,建设湾仔、十字门和马骝洲等多个海岸公园。

  第5招

  智能化服务

  建设智慧珠海

  2012年珠海被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城市以来,提出了“三年内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智慧城市”目标。上个月,市委、市政府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上,市长何宁卡再次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在2016年要初见成效。并提及了相应的量化目标,如宽带网络市区覆盖率超过99%,光纤入户率稳步提升,全市W iFi热点覆盖率超过40%,互联网普及率超过82%等。

  《决定》意见稿将智慧珠海的实现路径概括为三大内容,即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管理智能化以及建设智慧政务服务和社会服务系统。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除了建设云计算中心、加快三网融合,还提出建设高水准的绿色数据中心,为珠海信息化发展提供可靠的计算、存储资源保障。

  在城市管理智能化方面,要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联网”服务平台,全面采集来自各方的交通运输运行和服务信息;加快智慧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打造集“规”、“建”、“管”一体化的城市管理智能系统,实现城市规划国土“一张图管理”。

  政务和社会服务方面,重点构建“一卡(市民卡)、一网(网上办事大厅)、一号(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一页(市民网页和企业网页)、一库(智慧珠海信息资源库)、一平台(智慧珠海综合服务平台)”六大综合性基础平台。

  第6招

  完善公共服务

  建设幸福珠海

  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多次提到,“城市不是容器,而应该是个磁场,要有吸引力。”因此,城市建设不仅要有“硬件”上的空间合理布局、道路交通规划、建筑设计等,还应该有“软件”上的公共服务的完善。此次《决定》意见稿就包含了这部分内容,提出加快住房保障建设,加快构建保基本、多层次、宽覆盖、能循环、可持续的具有珠海特色的新型住房保障体系。到2017年,全市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力争达到35%,2020年力争达到40%。探索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城市更新、普通商品房开发、存量住房消化、工业园区生活配套建设相结合的新举措和新机制。

  教育方面,《决定》意见稿从发展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到完善十二年免费基础教育制度,再到加快职业教育,以及完善老年大学、网络大学和社区大学建设等,详尽阐述构建社会教育体系,促进教育终身化思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意见稿中提及的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方面,提出“推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地规划和中小学生放学后的中转站建设”。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地比较好理解,包括青少年宫、少年宫、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等;而谋划建设中小学生放学后的中转站却是个新提法。不过中转站的选址、建设模式、运营模式尚无法知晓。

  此外,在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和海岛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的服务能力,实现人人享有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加快社区体育公园和乡村地区文体设施建设,建设镇级公共体育建设广场,实现人人享有15分钟体育健身圈。

  工作目标

  用五年左右时间,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加快建设两个新区(横琴新区和西部生态新区)、四个新城(唐家湾科教新城、金湾航空新城、平沙海港新城、富山产业新城)、28个TO D小镇和209个幸福村居;着力推进环境宜居重点项目,即“一带一河”(情侣路浪漫风情海岸带和前山河蓝色活力走廊)、“两轴两镇”(九洲大道动感活力轴、迎宾大道绿色景观轴和上冲TO D小镇、凤凰旅游小镇)、“三港三心”(香洲港、九洲港、洪湾新渔港和城市之心、九洲商贸中心、拱北商旅中心)。

  2 0 14年,建成全国生态市;2016年,率先建成人口均衡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三型”社会,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2017年,建成全国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2020年,基本建成生态安全和谐、功能与国际接轨、空间集约高效、设施绿色低碳、生活和谐宜人、管理高效便捷的国际宜居城市。

  [专家观点]

  新加坡规划大师、珠海城市规划战略总顾问刘太格支招

  建设国际宜居城市

  要持续地做下去

  “坦白地说,如果你们(指珠海)的规划做得很完善的话,(城市建设)会比新加坡更好,因为你们的先天条件比新加坡更好。”在5月中旬珠海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国际宜居城市工作会议上,新加坡规划大师、珠海城市规划战略总顾问刘太格如是说。他希望珠海的市领导能把建设国际宜居城市这项工作顺利地、持续地做下去,“那么这样珠海就会有把握走向宜居城市。”

  在刘太格的两个前提条件中,规划被放在首位。他认为,规划的程序是要从人口去定位,从远期做到近期,从大范围做到小范围,从现状做到开发。而发展时序则刚刚相反,要从近期开发,遵循远期的方案,要不然会做一些重复性的劳民伤财的工作。规划做得完善,城市建设的遗憾就比较少,打造一个宜居城市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建设宜居城市,我希望你们注意这几点。”刘太格说,做好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同时考虑社会、基本配套、生态、经济发展、教育等问题。他特意提醒,“你们注意到,我是把特殊项目包括标志性建筑排在最后。”理由是如果前面的基础性工作做得好,这些特殊项目、标志性建筑是自然而然会来,不需要城市建设者们去操心“标志性建筑不是城市成功的标准,切勿本末倒置。”刘太格强调。

  建设宜居城市除了要做好规划外,刘太格提出的第二个条件是领导的态度和政策的延续性。“要做好宜居城市,城市领导首先要有决心,顺利、持续推进。”此外,管理部门要相互合作,规划团队要尊重专业的原则,广大市民要有理性。
      龙康给排水技术转发

上一篇:浮选技术在含油污水处理的应用
下一篇:五水共治看内河:好溪堰水系沿线餐饮店建了隔油池
0